2021年12月13日下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实验室建设工作进展、“十四五”规划和首批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进展汇报。

实验室筹建以来,在广东省各级政府、中国科学院和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与支持下,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广东省重大需求,积极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共建单位高效推进,取得了一批建设亮点成果。一是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有序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即将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启动连续开工建造,“实验6”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完成首航;二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顺利批复,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将引领可燃冰产业化发展;三是人才引进与培养再创佳绩,已成功申请认定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高端领军人才6人次,新引聘5名高端人才并配套科研启动项目,在站博士后达到5名,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28个;四是竞争性科研项目持续增加,通过主动争取各方科技资源,目前已获批省内科技项目17项,总经费超1.2亿元,积极申报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海洋领域项目,有望实现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五是首批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项目通过中期考核,取得一批亮点研发进展,包括创新海岛固废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方式、提出重要俯冲板块脱水/熔融的机制与过程新观点、构建海岸带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解析海洋生物环境适应机制、实现深海ROV核心部件国产化、跨领域联合协同攻关完成智慧海洋多项关键技术和平台构建等;六是高标准部署中长期发展规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统筹谋划顶层设计,重点破解海洋安全与战略资源开发核心科学问题,攻克海洋电子信息和海工装备研发“卡脖子”关键技术,支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全国性海洋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会议充分肯定了广州海洋实验室过去一年取得的工作成果,建议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急需,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按照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实体化”建设要求,高质量推进运行期建设工作,以“体现国家意志,完成国家使命”为目标定位,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国家级平台构建,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流的战略性成果,以科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充分彰显南海优势和广州特色,争取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学委会成员及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