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广州海洋实验室研究团队评估显示《生物多样性公约》取得长期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07    来源:海洋生物演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

    近日,广州海洋实验室魏辅文研究团队利用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标数据集,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进展情况构建了一个基于指数的科学评估框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两项战略计划实施以来的长期进展与不足。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index-based assessment reveals long-term conservation progress in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为题,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
 
 
2002–2019年的CBD指数和五个战略目标指数,图片来源:Hu et al., 2022.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环境危机。国际社会于1992年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指导缔约方采取国家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在过去二十年间实施了两项长期战略计划——《2002–2010年战略计划》和《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包括“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讨论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构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格局。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指数的科学、直观、易于推广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进展评估框架,包含一个综合性CBD指数、五个战略目标指数(战略目标A至E指数),以及压力、状态、惠益和响应四个类别的指数(PSBR指数)。研究发现CBD指数、衡量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保护和支持机制的战略目标指数在2002–2019年间逐步升高,代表着相关保护目标取得进展;而衡量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力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的惠益的战略目标指数则在下降;状态指数和压力指数虽然持续下降,但在不断增加的保护努力下,其变化速率有所放缓,正在向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转变。
 
 
2002–2019年的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指数及其相互关系,图片来源:Hu et al., 2022.
 
    研究建议未来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应采用量化方法来长期追踪目标进度。研究指出了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空缺,呼吁衡量人类响应的指标与监测自然的指标平行发展,且应加强全球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来为未来评估建立基线。该研究基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标与量化方法得出的结论打破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贯以来的悲观论调,对建立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信息:
Hu, Y., Wang, M., Ma, T., Huang, M., Huang, G., Zhou, W., Ping, X., Lu, Y., Wei, F. (2022). Integrated index-based assessment reveals long-term conservation progress in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Science Advances, 8, eabj8093. 
 

附件下载:

Copyright 1996 -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20424号
主办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地址 :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资讯科技园海滨路1119号  邮编:511458
电话 : 020-39392776(综合部)    传真:020-31953007    Email : support@gmlab.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