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发现与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大型圆丘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科研规划部

 近日,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海深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研究”团队在南海西部首次发现了42个与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大型圆丘,为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指示性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在线发表。
   研究团队对南海西部采集的大量地震和多波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建南盆地东北部发育了侵入岩浆相关的大型圆丘(图1)。这些圆丘一般呈圆形或拉长形,极个别呈不规则形状,周长在3—26 km之间,高仅数十米到一百多米,因此侧壁倾角较小,仅1.46—7.73°,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坳陷边界附近2312—2870 m水深处,通常和岩浆火山以及大型海山伴生。


 

 

图 1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内海底大型圆丘分布图
(黄色实线、虚线分别代表中建南盆地和次级构造单元边界,42个圆丘已编号且用黑色细线圈出,白色箭头指示岩浆火山)

 

 地震剖面(图2)显示,圆丘下方和强迫褶皱、岩床等结构特征相连,揭示了这些大型圆丘的形成同地层内的岩浆侵入活动相关。岩浆侵入到盆地中央坳陷有机质丰富的沉积地层中,加热围岩,释放出碳氢化合物,连同岩浆蒸汽一起聚集、导致上方地层隆起,形成强迫褶皱,在海底表面表现为大型圆丘。这种岩床-褶皱-圆丘构造一方面对了解侵入岩浆引起的地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提供了指示性作用。

 


 

 

图2 南海西部大型圆丘地层结构地震剖面图
(放大图(a)、对应解释图(b)、测线位置图(c)、反射地震剖面图(d)
主要地震层序:LM (下中新统), M (中中新统), UM (上中新统), P (上新统), Q (第四系), BR: 空白反射, PF: 周缘断层)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0.104669

 


附件下载:

Copyright 1996 -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20424号
主办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地址 :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资讯科技园海滨路1119号  邮编:511458
电话 : 020-39392776(综合部)    传真:020-31953007    Email : support@gmlab.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